古脊椎所科学传播工作新传捷报——
青藏科考科普著作《山海折叠》入选2025年“中国好书”
习近平主席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提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研究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古脊椎所人始终将科学普及视为天职”,奋力攻关科技创新的同时,结合研究所的文化传统,积极投入科学传播工作。2025年古脊椎所科学传播工作开局喜人,近日,本所吴飞翔研究员所著原创科普书《山海折叠:青藏高原的生命史诗》入选2025年1-2月“中国好书”,在全国数万种新出版书籍中脱颖而出,彰显了古生物学的社会价值与青藏高原的独特魅力。“中国好书”在中宣部指导下进行,由中国图书评论协会组织评选,在出版界和文化界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好书”荣誉证书
《山海折叠》外封(摄影:木春)
《山海折叠》封面内页的由作者手绘地图与化石点分布(摄影:木春)
部分书内页:
学者和同行推荐:
《山海折叠》不仅能够丰富读者对青藏高原古环境以及生物演化、扩散的认识,还能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家对于科学事业的热爱,以及他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求真务实、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理事长 周忠和
今天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亿万年前,这里却是茫茫无边的海洋。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化石以及这些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向我们展现了几代科学工作者如何复原这一地区的地质和生命演化历史。流畅的文字、精美的照片和栩栩如生的复原图,一定会让亲爱的读者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悟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徐星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山海折叠》是奋战在一线的年轻古生物学家吴飞翔博士撰写的他十几年来在青藏高原科考的纪行作品与科普读物。他用流畅的文字和优美的画笔,为我们勾勒了青藏高原的沧海桑田历史、那里远古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几代中国科学家艰苦卓绝的探索历程以及野外科学考察的苦与乐,实为一本充满激情的心血之作,其史料价值与科普价值并重。
———堪萨斯大学荣休教授、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苗德岁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第一视角记录科考,并把科普图书作为连接科学与社会的纽带,将科学的知识和科考的精神传播给公众。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相信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邓涛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时代标志性科学工程,它更应具备强劲的“两翼”,帮助关心青藏、热爱高原的人们,飞过雪山、飞越险川,去世界屋脊上见识自然之奇和生命之美。吴飞翔博士的《山海折叠》一书,以一线科考队员的视角,通过优美的文字与专业的知识,以化石为证,勾画了两亿年以来青藏高原的沧桑巨变和那里波澜壮阔的生命历史,也呈现了几代科考人不畏险阻、开拓创新的青藏精神,是一本有料、有趣、有情怀的科普佳作。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 周德进
探险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而青藏高原的古生物科考更是充满艰辛与神奇!作者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一位主力队员,以十余年的亲身经历,用流畅的文字和精美的手绘,重演了青藏高原两亿年以来生物与环境的演变历史,呈现了壮美荒原科考现场的故事与情感。这是一本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佳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动物馆原馆长 王原
青藏高原,散发着无尽魅力的高原。太多人想要了解它,但关于它的科普作品,却仍然有限,尤其是来自青藏科考一线的科学家的创作。《山海折叠》就是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它带给我们从科考视角了解青藏高原的机会,以贴近大众的文字演绎了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变与生命史诗,还以生动的笔墨展现了科考中的点点滴滴。“打开手机,躺在高坡上,面朝星空,听恩雅,听Beyond,听许巍,直到电量耗尽。”科考是如此动人,科学家是如此浪漫!
———星球研究所创始人 耿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