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最早前身是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1929年4月成立于北京,主要从事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及化石研究。1951年归入在南京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改称新生代与脊椎古生物研究组。1953年从古生物研究所分出,在北京建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1957年升格为古脊椎动物研究所。1960年改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至今,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研究所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化石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和学术思想中心、科技人才培养中心、化石标本和现代骨骼标本收藏中心和科学普及中心为发展定位,力争率先进入世界著名研究所行列,保持我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基础研究在国际上的先进地位,在提高人类对生命与地球演化规律认识等方面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研究所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古环境学及相关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学术机构,现设有四个研究室、一个研究中心和一个重点实验室,即古鱼类与爬行类研究室、古哺乳动物研究室、古人类与旧石器研究室、古环境演化研究室、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设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生物学、科技考古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0年底,古脊椎所共有职工254人(其中科研人员72人、技术支撑人员168人);研究生117人;离退休职工130人。

  研究所建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及石器标本的标本馆,馆藏标本达23万多件;建有世界规模最大、条件最齐全的标本修理室,业务涵盖了化石修理、模型制作、复原装架、标本清绘、生态复原制图、化石照相等;拥有一个对公众开放的中国古动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30余万人;挂靠学会有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分会、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物演化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刊物有《中国古生物志》(丙、丁种)、《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刊》等专业杂志和《化石》、《恐龙》科普杂志。 

Baidu
map